《纲要》精神告诉我们,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材料是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在不断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科学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自主性游戏的保证。
本文将从幼儿的视角审视自主性游戏开展过程中材料提供中的常见问题,并试图以幼儿的需要、幼儿的发展为本思考如何利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元素激发、培养幼儿参与到自主性游戏材料准备和使用过程之中,让幼儿在自主的游戏环境中自由的感受美、表现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享受自我实现带来的愉快。
一、让幼儿参与材料收集,提高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
材料在幼儿游戏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幼儿是通过材料来开展游戏活动,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目标的。在材料的提供方面,通常以教师的预备为主,因此出现了许多与材料有关的常规问题,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互动,限制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而且幼儿对于教师准备好的材料难免会出现不能合理有效利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幼儿自主性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以实现幼儿参与、体现幼儿主体地位为基本原则,逐步从教师准备材料过度到引导幼儿自己提供材料、丰富材料。把准备材料的过程交给孩子,让幼儿在准备材料、收集材料的的过程中,了解活动的内容,提高活动的兴趣,成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从而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人翁意识,使幼儿在游戏中材料的充分利用材料开展游戏活动、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
在引导幼儿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让幼儿明确材料收集的意图以及要求其实是很有必要。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材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需要,因此针对小中大班的幼儿游戏开展特点,引导幼儿收集不同结构化的材料。小班阶段的孩子 ,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游戏活动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阶段,已有玩角色游戏的愿望,但是他们对游戏角色并不感兴趣,往往把注意力停留在对游戏材料不断重复的操作上,为了使游戏材料适合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在游戏开展之初为他们提供了小碗、小勺、炉子、娃娃这些形象逼真的游戏材料。孩子们通过对材料的不断操作摆弄,感知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一些比较典型的行为、语言。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原有玩具材料的破旧,角色区的操作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常常出现争枪玩具的现象。于是老师发动孩子们一起讨论想办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大家决定将自己家不用的一次性餐具、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游戏;此外还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简单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由于孩子们自己准备的玩具材料更加符合真实生活的特点,孩子们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认真和投入,有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同伴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新需要,以及游戏活动中新的游戏情节的产生与发展,引导幼儿准备游戏的材料。例如,娃娃家游戏玩过几天后,有一天,娃娃家的“妈妈”对家里的“爸爸”说:“我要出去买点菜,你看好宝宝。”可是这时我们班游戏材料区并没有提供这一类材料,“妈妈”走出家在外面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当然是空着手回来的),“爸爸”问:“你买的什么菜呀?”“这是鱼,这是西瓜”……。看到幼儿这时的游戏情景,教师的心被震撼了。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参加了今天的游戏讲评,重点就是讨论准备游戏的材料,娃娃家需要哪些菜?没有这些菜怎么办呢?大家讨论出,可以做一些包子、饺子,青菜,萝卜,鱼,虾子等菜。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老师发动幼儿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利用集体美术活动带领幼儿手工制作了很多食物投放在小超市里;多余的材料分类放置在百宝箱中,让幼儿在游戏需要的时候自制食物。
二、引导幼儿自制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游戏中生成的需要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指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材料准备对儿童游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自制玩具也是儿童参与游戏的一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儿童能力的机会,省去了教师花大量时间为儿童制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劳动。
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生成新的对材料的需要以满足游戏情节拓展、游戏角色互动的需要,因此及时的材料加工制作对于游戏中的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如,娃娃家游戏中需要的炉子,我们让幼儿利用班级中的结构材料进行初步的造型,教师则进行再加工,这样,材料的准备过程让幼儿参与近来,不但加深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而且让幼儿了解一些材料的制作过程,体验制作材料的辛苦,他们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会更加爱惜,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要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根据游戏主题内容,与幼儿一同商讨游戏所需要的场景、背景、头饰、材料,引导幼儿收集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背景、道具等。孩子们根据游戏主题,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半成品材料加工制作道具,在制作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体验到参与材料制作的乐趣,自主性也随之发展。
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化的游戏中学习的。来自幼儿身边的材料因其具有自然的特性,为幼儿所熟悉,更容易引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而且亦可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例如:果奶瓶、纸盒、布头……这一类的材料给孩子们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机会,他们也非常乐于对其进行创造。在娃娃家的材料区中有孩子们收集到的各色零头布。这些在成人的眼里看似无用的东西,到了孩子们的手上,女孩子用小花夹把花布夹在头发上,立刻变成了漂亮的头巾。把花布铺在娃娃家的桌子上,成了美丽的台布。把花布裹在娃娃的身上带娃娃去看病,又成了娃娃的小被子。
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外部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教师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为了展示幼儿的作品,保护幼儿创作的积极性,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将一部分作品放在小展台进行展示,也将一部分作品摆放到角色区和建筑区供幼儿游戏使用。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增强制作者的自信心,也吸引更多幼儿主动使用材料满足游戏发展的需要。
三、鼓励幼儿在过程评价中内化使用材料的规则 。
自主性游戏评价应该注重活动的过程,关注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通常处于评价者的地位的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水平,这是传统教师的评价方式。现在已经有许多教师关注到幼儿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的评价中。
游戏结束时,教师与幼儿的共同讲评,是对幼儿活动的认可,幼儿通过参与评价,可以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他幼儿有学习的榜样,这样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常规建立极为有利。小班幼儿喜欢模仿,老师就针对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同伴互相学习之间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向同伴学习怎样玩一些材料,掌握一定的使用规则,如材料的摆放和整理等。这样做既爱护了游戏材料,同时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所创造的作品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还可以将其布置到活动室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感和教师对其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来自于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幼儿去动手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去建构知识。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在游戏的指导方面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幼儿通过个体或小组或集体的美术活动参与到游戏的设置、材料提供、使用之中,不仅仅得到了快乐,而且学会了与同伴相处,学会了辨别是非,学会了怎样去对待别人,学会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幼儿感觉到自己是“游戏”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