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天地>>家园交流>> 文章

从小班开始,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发布时间:2011/12/22 16:31:37 作者:王芳 浏览量:714次

作为幼儿园教师,恐怕没有谁不经常与家长打交道,而且也没有谁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吧。其实,凡是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工作,本身处理起来就比较微妙甚至棘手,何况我们幼儿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学前期的孩子,在对幼儿实施教育工作的同时就必然要同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打交道。

《纲要》明确告诉我们,“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孩子是教师和家长联系的纽带,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走到一起的,所以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其实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在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认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是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前提。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不同,家长工作的重点和要求不同,家园共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家长工作的重点应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家园携手,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是家园同步,帮助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进餐习惯、午睡习惯等;三是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人际交往行为习惯。这三方面是小班幼儿面临的主要问题,也通常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就是在解决幼儿和家长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的。

一、了解家长,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

要做好家长工作,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班上幼儿的家庭情况,例如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家长职业以及家庭环境等。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全家人爱的中心和焦点;相当一部分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更多的是由祖辈在照料着生活起居,所以教师不仅要与孩子年轻的父母打交道,还经常得同年长的老人打交道。正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针对不同孩子和家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然而唯一不变的是要怀着一颗真诚地心平等对待家长,这样才能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必然要面临一个入园适应关。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亲人,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多数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而此时的家长也是第一次将孩子交给别人,与众多的同龄孩子放在一起,其心情也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担忧和不安。因此我们在采取种种措施和方法,尽量帮助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也在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

在幼儿报名未来园之前,发放幼儿入园调查表,要求家长详细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兴趣能力、健康状况等,了解幼儿的基本家庭情况。通过家长会的召开,介绍小班的教育目标、发展目标、生活目标,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家长了解家园配合事宜;针对新入园幼儿因为不适应而出现的分离焦虑,剖析其特点、成因及家长的应对措施,让家长懂得幼儿不愿上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幼儿克服入园后的种种心理障碍是帮助幼儿面对社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家长从心理上减少顾虑。

  宣宣是一个大眼睛、圆圆脸的漂亮小姑娘,报名的时候就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开学两周后,她早晨入园依然哭得最伤心、也是一天里哭得时间最长的孩子,因此保育老师专门陪伴她,有时带她走出教室玩一玩大型玩具,或是到别班走一走 。为此我们经常利用早晚接送时间和宣宣妈妈的聊天,从中知道孩子从小就是妈妈一手带大,妈妈带的很精心细致,所以孩子在生活上的要求很高,有一点小问题就受不了,会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需要,(哭是小班前期幼儿表达自己感情和需要的正常方式)。有一次阿姨送她来上学,宣宣在阿姨走后突然号啕大哭起来,一问才知道阿姨没给她穿袜子,于是老师到处找袜子,最终在别班借了一双袜子帮她穿上,她这才停止哭泣。对于宣宣在生活细节上的“苛刻追求”,我们总是给予适当满足,让孩子从老师的细心照顾中体验“老师像妈妈”,从而愿意主动靠近老师、接受老师。从这个实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没错,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情况了然于胸,作为孩子第二任教师的我们,当然是要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才能因材施教。我们在接触幼儿的同时必须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尊重家长业以形成的教养方式,如此才能事半功倍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二、引导家长参与、配合幼儿园教育

家园合作只有得到广大家长的真诚配合,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措施才能真正起效,家园共育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常说教师应当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实我们在做家长工作时也应当发挥引导、支持、合作的作用。虽然大多数教师作为专业教育者而非教育家,不应该时时事事用专业的眼光要求家长、企图改变家长的教育观,但是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错误教育认知和做法,我们必须提出我们的想法和建议,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只能全盘接受教师的观点。

我班有个孩子名叫程程,他是个皮肤白、眼睛亮,机灵又活泼的男孩子,在入园后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见人就打招呼,每天都开开心心来上学。可是有一个问题不但困扰着程程,也让老师着急,那就是在进餐中我们渐渐发现,只要是吃有黄或红颜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苋菜、南瓜、红豆、红枣等,程程就双眉紧锁、一脸愁云。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先用各种办法鼓励他自己吃,实在不行再喂他吃一点,可是效果不理想。于是我们多次和家长交流有关孩子平时饮食情况,得知孩子在家喜欢吃荤菜、鱼虾蟹之类的,而且家长总是根据孩子口味做菜;孩子从小就不吃黄色和红色的食物,不喜欢吃的东西吃了就会吐。面对家长如是说,我们从幼儿生长发育和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角度与家长不断交流、沟通,提出家庭要和幼儿园一样尽量丰富幼儿食谱,让幼儿尝试各种食物,逐渐改善幼儿的挑食习惯。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表示赞同,也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关心。可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孩子的挑食问题还是依然如故,经常勉强把饭吃完了菜却吃得很少。为此也家长十分的着急,抱歉得跟老师说在幼儿园随孩子吃不吃吧,让他放学回家后再多吃点。面对爱子心切却又无能为力的家长,我们坚定地告诉她,小班是行为习惯建立的基础时期,一定要帮助孩子改善饮食习惯;而且饮食习惯是长期逐渐形成的,不能着急,慢慢来,在宽容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的。此外,我们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加强了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利用贴星、小零食奖励、小游戏等各种方法激励幼儿多尝试不同食物,及时在家长面前表扬幼儿的进步表现,并请家长反馈幼儿在家的良好表现。现在孩子已经能够吃一些颜色的食物,再也没有不吃的一般食物了,同时在班级中表现的更加自信和快乐;家长十分满意孩子的进步,对班级老师为孩子的付出也是充满感激,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不仅教师要关注孩子教育中的问题,还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发展,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以真诚、平等、合作的态度来赢得家长真诚而积极地回应。这一路走来,不仅孩子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也有所提升,同时也密切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进一步树立了教师在家长心中负责任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家园进一步更深更广的合作。

三、实事求是向家长提供信息

家园合作的和谐需要信息的及时沟通。我们教师即需要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也要及时向家长传达幼儿在园的表现和发生的状况,不仅要向家长及时告知孩子的优良表现和进步,还要向家长反映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并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向家长反映幼儿的情况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态度要真诚、对事不对人,让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解决幼儿问题为宗旨,让家长感受老师的诚意和对孩子的关心。

小班幼儿刚刚从封闭的家庭环境走入开放的班级环境,得独自与老师、同伴交往,由于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凡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情绪变化快,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在与同伴相处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成人看来不友好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而且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常常不能准确表达“事故”的真相,由此常常会有家长来向老师反映问题,“某某孩子打我们家孩子”,其实这些多半是孩子之间的鲁莽好动行为所引发的而非某孩子恶意相向,可是成人由于不在现场难免会由主观想象而心生“疙瘩”。这就需要教师实事求是的了解事情经过,分析问题帮助家长解决问题,让家长了解小班孩子行为特点、交往方式,也让家长感受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在意。

星星小朋友是个谨言慎行、话不多却爱笑的小朋友,她的家人起初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受同伴欺负的事情。我们及时向家长作出解释,其实是由于孩子间的误解和无意行为造成的,被家长的主观想象无限放大,小事成了大事。然而孩子的家人又几次来告状,说孩子又被某某、某某孩子欺负。为此我们反复了解情况,告诉家长对于孩子之间出现的摩擦和冲突不必大惊小怪,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以及怎样保护自己的意识和正确方法。在与星星小朋友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对孩子抱着关切的态度,语气平和、不厌其烦,让家长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我们在家园联系栏中展示优秀家长的育儿观,通过身边家长的真实教育故事激发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让家长互相学习和交流。在家长观念悄悄转变的同时,我们利用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开展同伴交往的教育,让幼儿学习怎样用合适的方式与同伴交往。相信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走,孩子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的,孩子的笑容也会更灿烂的。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观念,不断探索家园合作的模式和方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让孩子在家园互动中健康成长。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