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盖子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经常会使用的一种物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各类盖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在成人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盖子,却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甚至是无价之宝,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喜欢敲一敲、碰一碰、摇一摇、滚一滚各种各样的盖子。于是在小班的一角开设一个供幼儿自由探索盖子奥秘的工作坊---盖盖乐。盖盖乐是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形状、颜色、质地以及不同的使用方法吸引着幼儿,而幼儿正是在随意的摆弄中开始了对盖子认真的探究活动。
【案例描述】
盖盖乐工作坊材料刚刚投放的时候,由于瓶子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孩子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还会去尝试做一做,但是2-3天之后这份工作就无人问津了。
今天的工作坊盖盖乐又“开张”了,蕊蕊、伊伊和欢欢选择了盖盖乐工作坊,蕊蕊、欢欢和伊伊说:“我们还是玩以前的盖子配对游戏好吗?”伊伊说:”又玩那个啊?我不想玩,已经不好玩了,你看看呀,这里瓶子、盖子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我不想玩了,一点意思都没有呢,要不我们选择其他的区角去玩吧。
这时欢欢拉着伊伊手说:“伊伊,我觉得还是挺好玩的啊!我们两一起玩玩看好吧?”可是伊伊似乎仍然不愿意玩,转身准备离开。欢欢继续牵着伊伊的手,轻轻的摇晃着她的胳膊,似乎像在祈求伊伊,留下来陪她一起玩。我看着她们两一直站在盖盖乐工作坊门口,随即我望向了工作坊里的“现状”,原来因为之前的小朋友拿瓶子玩打击乐后,没有收拾整理,造成盖盖乐工作坊里一片狼藉。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找到来了两个大框子,一个框子上贴上大象的图片,另 一个框子上贴上蚂蚁的图片,拿着这两个框子我走到她们身边跟她们说:“这里真的好乱啊。”伊伊立马对我说:“是的,上次有小朋友把瓶子盖子全都拿出来了,弄得这里乱七八糟,我都不想玩了。”我看着她们拿出刚刚准备的两个框子说:“你们看这是“大象的家”,这是“蚂蚁的家”,我们帮它们归归类好吗?把大的瓶子送到“大象的家”,小的瓶子放到“蚂蚁的家”,瓶子们找到家了就会很幸福的,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蕊蕊、欢欢和伊伊高兴地说:“好呀,我们要给大象和小蚂蚁找家喽!”
盖盖乐工作坊里顿时热闹起来,三个小朋友忙着给“大象”和“小蚂蚁”找家,嘴里还不停的说着:“这个大,这是大象的宝宝;这个小,这是小蚂蚁的宝宝,蕊蕊,你说是不是啊?”蕊蕊说:“对对对对!”
“哈哈哈哈哈,我们找完啦”的欢快声音从盖盖乐工作坊中传来,我看到她们三个人正在开心的拍着手。蕊蕊指着大象的框子说:“你们看,我把大象的宝宝都找到了呢!”伊伊和欢欢:“我们也把蚂蚁的宝宝都送到家了。”
我欣慰地看着她们的同时,也看到桌面上有许多盖子还乱七八糟的放在那里,正准备走上前去给孩子提供接下来的工作任务,没等我开口,就在这时原本不愿意玩的伊伊说:“我们来比赛给大象和小蚂蚁的“宝宝”找盖子吧,好吗?”另外两个人立马答应了。她们随即忙活了起来,我发现他们在寻找对应瓶盖中先观察瓶盖的大小,再选择瓶体。他们在把拧好瓶盖的瓶子直接放在放在刚才的家中,分不清的放在了中间。三个人忙忙碌碌的工作着......
愉快的区角游戏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她们今天的盖盖乐工作也完成了,三个人很满意的望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开心的回到了座位上。
【案例反思】
在今天的盖盖乐中,我看到这三个孩子从一开始对游戏的无趣到主动参与游戏,并且在最后能有商有量的工作,能力得到大的提升,将原本的盖盖乐工作坊中的工作通过自己的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这里有许多的瓶子、罐子和盖子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而拧紧瓶盖是生活技能之一,但面对“一片狼藉”的盖盖乐工作坊,她们有些胆怯和不愿意。
小班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在活动中的模仿性和游戏性,重复的动作练习很快让孩子失去了游戏的兴趣,因此要调动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将游戏“活”起来,我介入到工作坊中,提供给了她们“大象的家”和“小蚂蚁的家”,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大小分类,并且引导她们这份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完成,有了这样的介入,三个孩子的兴趣变浓了,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个孩子一起完成了分类活动后,主动的给瓶子找盖子,比比谁拧的多。他们根据颜色、大小等特征找到所对应的瓶子,遇到不清楚的时候你问问我、我问问你,并且他们还能把分不清的放在中间,留在最后在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让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惊喜。
我将“大象的家”和“小蚂蚁的家”介入到盖盖乐工作坊中,这是一个“点”,丰富了盖盖乐情境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点,而因为这个“点”延伸出的是孩子们的乐意和主动参与,她们三个并学会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看到这样快乐和认真工作的画面很是欣慰,为孩子们合作而开心,也为孩子们在拧紧瓶盖过程中的学习而感到惊喜。我们总认为小班孩子还很小,我们会总是过多的去布置工作任务,而忽略了孩子们真正的能力,其实老师不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去引导与介入,他们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交流问题、自己给自己布置新的任务,改变原有的“玩法,”将原有的经验也会带入到工作中,有时只要你点下那个“点”,或许孩子们会延伸出的将是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