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新兴城区初级中学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课题研究方案
南京市竹山中学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研究背景:
1、以德治国的大背景。在现代社会,强调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国家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为物质文明建设直接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思想,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青少年教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努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创造相应的道德实践载体,最重要的是通过适当的形式推动青少年积极投身道德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2、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3、学习型组织的呼唤。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峰会上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以来,创建学习型社会便成了全社会的大目标,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知识经济就是学习经济,知识社会就是学习社会。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班级来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方向面前,无疑应该高举不断学习的伟大旗帜,弘扬学习精神,强化学习理念,唱响学习的主旋律,因此加强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就势在必行了。
4、学校班级管理的需要。班级是我国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任何教育政策出台都必须通过班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获得终端的效果。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搞好了,班级有了良好的班风,良好的校风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但就班级现状而言,尤其是新兴城区的初级中学而言,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困惑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问题。表现为:班级人满为患,几乎每个班级人数都超过五十人,班级管理“粗”(粗线条)、“旧”(老经验、老办法)、“专”(专制),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学生表达的时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束缚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分割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班级管理上采取“家长制”、“一言堂”,任命少数尖子学生担任班干部,虽然这并非不可取,但任命式、终身制的学生干部选拔任命模式带来的是班级管理上的不民主,机会上的不公正,学生心理上的挫伤感,加深了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的矛盾,而且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有的班干部名不副实,并不愿意参加班级管理,造成了当干部的不愿管,想管的没名分管的尴尬局面。而“一言堂”家长式的粗放管理更易凸显师生矛盾,隔绝师生的心灵沟通,造成班级教育的低效。学生的自我管理、竞争参与意识的淡薄,教师的越俎代疱、包管一切,形成班级管理上的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且恶性循环,民主自由空气的窒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民主和谐的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这种学习型的班集体实行民主管理,强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较高的学习质量要求,成员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从而为实现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将班集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即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充实和发展理论的研究。
2、如何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班集体的建设,即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和途径的研究。
3、学习型班集体建设成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研究,即如何对影响班集体建设质量的变量因素进行调控的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和实践研究价值。
1、在理论研究方面:①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丰富和深化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班级管理理论,它的有效探索和研究将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发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撑。②本课题的研究将为构建具有初级中学特色的学习型班集体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是舶来品,它的流行是近几年的事,而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起步更迟,初级中学的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它的研究具有开拓性。
2、在实践研究方面:①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初级学中德育管理的内容,创新班级教育的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拓展教育的空间,将有助于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打造德育品牌。②本课题的研究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学习型班集体特别是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的理论水平,丰富班级管理的经验,拓展自己的视眼,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新兴城区:指具备一定规模的具有较强经济、科技、教育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并纳入中心城市主城区的新兴区域。
学习型班集体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目标管理上实行民主式的自我管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能持续进行组织学习的、能持续发展的班集体。
策略:是指创建学习型班集体的行动方向及思路理念。
途径:是指创建学习型班集体的路径、方法。
理论依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描述了“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学习型组织”——就是能持续进行组织学习的组织。这里的组织学习,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克服各种令人困惑的“组织学习智障”,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的过程。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学习型组织是让组织学习适应外在环境;
(2)学习型组织是让组织里的人们继续增强他们适应改变的能力;
(3)学习型组织是让组织里的人们进行个人和集体的学习;
(4)学习型组织是让组织里的人们应用学习的成果来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效能。因此,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共同学习与如何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班级作为学校的最基本组成单元,班级的建设成效不仅影响学校的教育成效,而且影响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主阵地的班级建设也理应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
三、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有关班集体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得比较早,在引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时,他的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和认识也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中国教育界的认可和学习。我国有关班集体建设的研究都建立在苏霍姆林斯基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基础上或者是其相关理论和认识的翻版,无甚新意。只是到了2001年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盛行后,建设学习型班集体的理论和实践给班集体的建设注入了一股活力,揭开了新的一页。2002年10月,天津大港区召开全国第11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学习型班集体建设”成为会议的新名词。2003年11月,在广西柳州举行的全国第12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就被确定为“现代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从此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入了新阶段。此后全国16个省、市、区的58个班集体建设科学研究的理事成员单位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南京的十三中在十五期间已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青岛等地也在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一些教育专家和学校已对现代班集体建设的内涵、性质、目标、内容、基本途径、评价、保障机制有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很多的研究仅是起步阶段,大多属于经验的总结,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特别是新兴城区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仍是研究的薄弱点。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为依据,理清思路,找准切入口和突破口,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探索和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以下研究目标:①着力探索初级中学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和途径。②理清学习型班集体的理论内涵,提高班主任班集体管理和建设的理论水平。③找到打造新兴城区初级中学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途径方法及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④力图构建学习型班集体与学校德育管理、与新课改间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
内容要点:
①对当前现代班集体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②学习型班集体的特征及形成途径的研究
③学习型班集体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
④学习型班集体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研究
五、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新时期班集体的作用不仅不能弱化而应加强,它的内涵、作用、目标、任务、管理方式应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班集体不等于学习型班集体,学习型班集体应具备下列基本要素:学习气氛、和谐关系、民主管理、质量优秀。
3、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环,它与学校德育管理、教学改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实施要领、管理模式、操作系统、评价机制。
5、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必须突出“学习型”,它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班集体,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必须学习和领悟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
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可能对如何构建学生自主管理、创建和谐民主的学习型班集体的理论和实践有所突破。
2、本课题将力图在构建学习型班集体与学校德育管理、与新课改间的关系方面作一些有益探索。
3、本课题将在构建学习型班集体的质量水平和探索学习型班集体的最佳形式方面做一些前瞻性研究,力求有所突破。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研究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文献检索、观摩、调查等课题研究中常用的手段。
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主要是子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主要用于探索学习型班集体形成的机制规律。
文献检索、调查是课题研究开展之前的准备过程时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观摩等主要是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操作模式的展示手段。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06年10月底之前
调查筛选需解决的问题,确立选题,文献检索,了解现状,问卷调查访问,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并请专家指导,确立课题。
(二)申报论证阶段:06年10月——06年12月
完成市级课题的申报、召开课题开题会、聘请专家指导、进行课题论证。
(三)研究实施阶段:07年1月——09年12月
①组建课题研究机构、中心组人员、子课题组,进行理论培训、专家培训。
②确立研究标本,收集相关研究数据和资料。
③课题研究任务和成果的具体分解。
④各子课题完成研究任务,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并结题。
⑤汇总、收集相关资料,为总结验收作资料准备。
(四)总结阶段:2010年1—3月
1、完成专著《新兴城区初级中学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2、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3、课题结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的设计尽量做到合理,有针对性,贴近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这一课题来自于我们对基层教育管理与实践的反思,所要解决的是德育管理的共性问题,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顺利开展研究,我们将继续邀请专家、学者和一线的班主任共同研讨,就“班集体建设”的问题展开对话、论证,以使课题设计方案日臻完善,这将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定的基石。
2、学校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上已作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学校在南京市首先成立校级学习型网站,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学习型组织示范点,省教科系统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一批个人被评为学习型组织先进个人,这些都营造出浓郁的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学校是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在江宁区乃至南京市的初级中学中具有较高水平,学校连续六年中考终端显示在江宁区名列第一,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省、市、区各种先进称号几十项。近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人数、获奖等第名列全区第一,06年学校升入区高中以上人数近180人,中考状元出在我校,全区前20名中我校占6人。良好的校风、教风,优质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较高的社会赞誉度,为课题研究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4、学校有一支近50人的科研骨干队伍,其中名校长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青年标兵、骨干教师达43人,区教科研带头人1人,课题主持人笪洪山同志为中学高级教师,市教育系统市级劳动模范,有多年学校管理经验,又有教育局普教科分管德育工作的可贵经历与优势,既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又有在学校一线的实践经验,也有教育行政管理的独特经历。课题负责人张练才同志是中学高级教师,分管副校长,区级学科带头人,教科研管理经验丰富,史书华同志为市青优,作为教科室负责人,组织、实施了九五、十五市级课题的研究,均取得显著的成果。潘占武同志和鞠爱华同志多年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其他同志也具有德育管理及德育研究方面的整体素质,周敦元老师是上海师大教育硕士、区学科带头人,赵有明老师为区青年标兵和区名师培训班学员,范文保老师是区学科带头人和南京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仵晓黎老师是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研究人员整体素质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为36岁,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为课题研究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5、学生的整体素质高。竹山中学的施教区为区政府所在地东山街道的老城区,家长整体素质较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多,学历高,教育水平也不错,对子女的教育得法,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学生毕业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全国示范性小学——江宁实验小学,学生整体素质高,受到系统、正规、严格的思想品德教育,自我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强,不少同学多才多艺,勇于自我展示,这些都为创建学习型的班集体提供了可能。
6、学校加大了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和经费投入,学校在近期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改造两幢综合大楼的同时,加大了对教科研的投入,成立了江宁区初级中学中唯一的一家校级教科研中心组,聘请了校外专家顾问和校内的十一位老师为兼职教科员,作为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为教科室、教研组等增订了大量教科研期刊,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九、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的研究成果:
①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打造一批和谐民主的学习型班集体。
②探索出学校班集体建设与德育管理、学校教育的共生互动的新型关系。
③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兄弟学校可借鉴的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途径、方法、操作、评价的模式。
④形成一批课题研究的书面成果,编辑著作《新兴城区初级中学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⑤学校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