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原则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第一小组指出原则一指导着成人, 或者说是教师,应当适当的放手。其中他强调了一个“做”字,“做” 是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这让我们想到了“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首先,在教师的角度上来说,怎样做到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在“做”中去学呢?那么,我们就要在“做”中教。“活教育" 理论下的教师也应该要“活”起来。其次,从幼儿的角度上来说,怎样实现幼儿的做中学呢?我们也在书中探寻了答案,陈鹤琴先生强调:教学应注意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换句话说,就是注重“实践中的边做边学”。本组老师认为,幼儿应该 在与同伴、与环境、与资源、与社会、与教师等等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就原则三——你要儿童怎样做,第三小组指出要让儿童获得某种行为或品性,就要有针对性地用适宜的方式去教儿童,让儿童学得有效,真正能通过学习获得这种行为或品性。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强调儿童动手去做,去亲身实践。要让儿童获得某种行为或品性,就要有针对性地用适宜的方式去教儿童,让儿童学得有效,真正能通过学习获得这种行为或品性。尤其是应该让儿童在行动和体验中去学习,很多行为的获得,讲解并没有实际的用处,必须在体验中学习。如游泳、炊事及得体的说话均是如此,一定要使他们在适当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得到相当的学习。“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三中还提到,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儿童的“做”,所谓“做”也就是活动。在园里的一切活动,不仅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儿童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儿童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儿童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
书林漫步
结束热烈的研讨环节,活动进入第四阶段——好书推荐,三位教师分享关于日常读书的小故事,其中陶雅娟老师推荐了好书《幼儿园的问题小孩》,就幼儿常见的“八种问题”分析,可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孩子”做一定的答疑解难;柏娜娜老师推荐好书《看得见的儿童 摸得到的课程》,通过阅读优秀的课程故事案例,认识“活教育”,走进“活课程”;刘慧老师则是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大家分享好用方便的线上读书软件。
通过这次阅读活动,老师们对“活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注重起对于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规律的理解。课程就隐藏在生活中,我们要做的,是看见幼儿的兴趣与问题,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并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活教育的力量,以生活为蓝本,培养幼儿善于发现、乐于探究的优良学习品质,从一次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中获得成长。“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一个喜爱读书、常读好书之人,能知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努力将所学、所感、所思转化为行动,在幼教这条路上不断深耕。
撰稿 :刘瑶 季冬珍
校对:徐明芳
审核:吴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