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共享空间>> 文章

谈谈幼儿园课件制作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3/10/29 9:30:46 作者:薛静 浏览量:1930次
谈谈幼儿园课件制作与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插上了金色的翅膀,课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始终充满着生命力。如今,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课件已有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在心理、生理上的特殊性,使得幼儿园的课件与一般的中小学课件有着本质的差异与不同。
    一、怎样进行幼儿园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一)精心选题:选择要表现的教学内容,这是制作课件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一个课件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一步必须建立在把教材钻透的基础上,只有钻透了教材,才能找出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编制的课件是否会赢得孩子的喜爱,引起孩子的兴趣;其次要考虑的是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用计算机多媒体方式表现;第三,内容要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切不可为追求表面形式而处处滥用。
 (二)符合认知规律:幼儿园的孩子在对视觉形象加工时,存在将其简化的倾向,往往表现为简单、对称、二维平面的形式。因此,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符合幼儿的认知与心理规律,如图形界面尽可能简单,一幅画面上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要简单集中,练习与游戏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
 (三)体现教学思想:课件的灵魂是教学思想,课件的具体呈现和实施是为其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幼儿园的课件虽然大都以动画故事和电脑游戏的形式出现,但课件中的所有环节都要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安排,要将各种知识点合理地编排进画面内容中去,并且教学内容要丰富、灵活,寓教于乐。
(四)适时运用,突破重、难点:选准了课件的表现内容后,还要设计多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时机、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孩子在教学中的心理状态,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恰到好处应用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的丰富表现方法及计算机的交互优势,使媒体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呈现,充分应用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规律和注意规律,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幼儿的记忆规律,增强记忆效果,起到传统教学或普通电教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必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加强教学中的重点,从而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切忌喧宾夺主。
 (五)激发学习兴趣:评价一个幼儿园课件的好坏很重要一点就是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有兴趣。因此在课件制作时要注意用色彩、声音、动画来调动孩子们各种感官,如在回答正确后给予一些音乐、动画,以资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注重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课件,注意设置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情境,防止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过分强调形象性、直观性而忽视思维训练的倾向。
 二、课件制作中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一)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的考虑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许多人制作教学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尔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很多的时间(可能是半个学期,也可能是一个学期)来制作教学课件。因为这个教学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不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许多个例说明,甚至就连课件的设计者本人将来也不会再用这一课件来上课。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是好处吗?假如这些时间精力花得不值得呢?“课堂气氛很好”,幼儿不是每次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年才上这么一次两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吗?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六十个小时去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能好二十倍吗?当然计算一节课的效益,不能是这么简单的数学运算。但运用了昂贵的先进的工具,效率反而降低了,这一事实却是确凿无疑的。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整一个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翻肠倒胃,其它的课肯定打折扣。这对孩子、对幼儿园都不是好事。
笔者不是不主张教师花过多时间去制作课件,制作课件肯定是要花时间的,问题是时间花得值与不值。人力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如果一个课件通用性很强,不仅制作它的老师能用上,而且其他老师也能用上,这样的课件,就是花六百个小时也是值得的。
(二)课件制作中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像机放录像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嘛非要把录象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考虑到效率和效益,这时间花得不值得。也有不少人喜欢把图片转存到计算机中去。多媒体室有实物投影仪的话,这样的转存也是在浪费时间。
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笔者的意见是,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首先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计算机应该是能少用就尽量少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能用别的工具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工具。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
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来得方便省事。
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家都是摸索着干,要尽量避免走入误区。光制作出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求实际,要真正地体现出计算机的优越性,那就得使计算机的使用真正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不能一说多媒体教学,就得大家都去制作课件。笔者的意见是最好大家都不必忙着去制作课件,最好是先多考虑怎样把别人已做出来的课件用好。实在没有现成的适用的课件,那才自己做,但一定要考虑花那力气值得不值得。有时候甚至宁可不用计算机,不是每一节课都非用计算机不可,觉得好用就用,觉得不好用就不用,或者觉得用别的更好就用别的。最重要的是,课件制作,理论研究必须走在前面。
    要避免走入认识的误区。归根到底,我们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幼儿园教学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败,跟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成败,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首先得确知教育、教学、教材改革的路向,才能确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路向,才能确知计算机课件制作的路向。所以,在目前条件下,与其大家花力气去制作教学课件,不如多花力气去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本身如何适应计算机时代的要求,这才是我们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觉得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但内容才是活动真正的本质,是活动的精髓!教师应该把心思花在研究教育技能技法,应该动脑筋使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但绝不能本末倒置。缺乏内容的活动是无蜜的蜂窝——空洞!而缺乏形式的活动则象没有放调料的一碟菜——无色无味!
    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正确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幼教改革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一味的“赶时髦”,一味的追求形式,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迷茫!只会让幼教事业陷于平庸!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